2020最低团购价:AA类期货公司全部品种只加1毛钱,量大加1分,ctp主席交易系统;A类期货公司享零佣金政策,机会不多,马上预约

【华泰期货农产品专题】沙漠蝗虫灾害对农产品产量影响分析

2020-03-23

2020-03-23

摘要:

1、沙漠蝗虫一个世代生命周期在6个月左右,母体扩增倍数16-20倍,分为独居及群聚型两种生物形态,当单位虫口密度达到一定阈值,虫群趋于聚合及集体行动,逐步成灾泛滥。高温干旱容易爆发蝗灾,虫卵在适宜条件下2个月孵化生长为成虫并可进一步产卵扩增。

2、近百年监测显示,沙漠蝗活动范围向东较难越过印巴边界大幅扩张,向北难以突破伊朗高原进入欧洲,向西扩张至西非北部,较难越过马达加斯加海峡,主要活动范围在北非及红海地带,此外印巴边界趋于也有大量虫害。虫害主要受风向、气温及干旱等影响,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伴出现。

3、本次蝗灾最早在2019年初出现,2019年年中因有利降雨气候扩增量剧增,母成虫扩增3代以上形成规模后于2019年末至今分别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及印巴边界肆虐。预计经过迁飞产卵,4-6月份将卷土重来回到印巴边界,届时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料受到严重危害。

4、当前蝗灾造成实质性影响的主要在谷物及菜籽,6月后可能对印度巴基斯坦的棉花及糖播种及生长产生影响,我们预计初期影响主要在于播种,虫害严重程度取决于季风来临时间及强度,目前影响暂无法证伪。对于交易的影响趋于短期,缺乏可持续性,待实质性影响出现后市场或再次出现相关炒作。对于未来1-3个月需关注印度巴基斯坦两国谷物及菜籽受损情况的相关报道,未来3-6个月需要关注虫群是否到达印巴边界农业地带,虫群是否出现规模性扩散。

投资建议:市场对于蝗灾的炒作趋于短期,交易者应当关注驱动市场的核心因素:年后工业开工恢复及消费情况,对于棉花及白糖,短期内消费受影响仍然较大,关注开工及消费恢复程度,由于新增供应有限,糖及棉花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受仓单成本支撑较明显,交易者可在价格低至仓单及生产成本以内寻求建立多头头寸或卖出相关价位看跌期权,激进投资者可在价格低至仓单成本水平建立虚值看涨期权头寸。

对于白糖,可考虑在5300-5500元/吨区间建仓,目标5800-6300元/吨。

对于棉花可考虑在12500-12800元/吨区间建仓,止盈13500-14000元/吨。

关注风险点:疫情影响开工情况、下游需求、主产区天气及蝗灾、新年度种植面积





1 沙漠蝗虫的特点及习性


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蝗虫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多种,国内有1000多种,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原及沙漠地区。

近期爆发的蝗灾主要为2019年10月末起于有非洲之角之称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及索马里的东非地区,其学名为沙漠蝗虫,非洲沙漠地带容易滋生蝗虫,自18世纪以来非洲爆发过9次以上影响较为严重的蝗灾,蝗灾从爆发到衰退往往持续7-8年。

生物学特点及习性:蝗虫根据密度会调节其形态及习性,当单位面积虫口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其腿部容易受刺激而变得富有攻击性,颜色由绿色逐步褐化,群体朝向一个方向行动,并不断聚集形成更大的虫群,危害性显著加大。

生命周期:沙漠蝗主要分为独居、过渡及聚集3种生存形态,少量蝗虫群的成虫在合适的自然条件及迁徙条件下会不断集中、复制、聚集从而形成更大的虫群单位而为害加大,当环境不适宜时,虫群会再度分散等待条件合适再聚集。蝗虫卵经过1-3个月发育形成成虫,成虫一般3周至9个月性成熟可产卵,一般产卵在地表5-10cm,若土壤湿润含水饱和,蝗虫较难产卵,只有地表含水在12cm之外蝗虫才会产卵,其产的卵形态类似大米粒,被称为卵块。每个卵块一般低于80个蝗虫卵,而在独居态每个卵块含蝗虫卵则高达90-160个。

蝗虫卵一般埋于地表5-15cm,产卵时间7-30个小时,每隔6-11天产卵一回。卵块含虫卵量随着虫群密度增加而减少,孵化时间介于10-65天,死亡率介于5-65%之间,独居态一般死亡率13%,聚集态33%。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每个母蝗虫一般75%几率会产第二个卵块,25%几率产第三个卵块,极少数会产第四个卵块,一般正常条件下蝗虫产卵块2个。由于自然死亡率,卵孵化后在合适温度环境中虫群扩增效率达到16-20倍。也即一只母蝗虫经过一代可以生产16-20只攻击性较强的蝗虫。

蝗虫产卵需要较湿润的土壤来保证卵可以吸收水分完成发育,卵发育受土壤温度及卵孵化深度影响,当出现洪涝、干旱及大风影响,虫卵发育推迟,因此风向及降雨对蝗虫迁徙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蝗虫也会受到寄生虫及天敌影响。

成虫孵化后一般经过20-60天发育为成虫,气温对发育至关重要,30-32度气温成虫发育仅需20天。虫群迁飞一般在日出20分钟后温度20-22度风力小于7m/s,飞行高度在400-1800m,飞行速度25-65km/h,日飞行时间在10小时以内(平均2小时),每日迁飞距离高达150km左右。



2沙漠蝗虫爆发的成因、条件及迁徙情况


蝗灾爆发的成因及条件:蝗灾的爆发需要满足3个条件:虫源、适宜的环境及宿主植物。最重要的仍然是需要适宜的环境,降雨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容易形成大面积的荒地、荒滩,是蝗虫较为理想的产卵地。少雨干旱气温偏高有利于产生蝗虫适宜的生长环境,历史资料统计蝗灾与干旱容易同年发生,暖冬及暖春有利于蝗虫卵越冬,死亡率大幅下降,此外虫群发育加快,利于产生更多世代,另外高温干旱也容易增加产卵量。东非的沙漠地带及红海对岸的也门是沙漠蝗虫肆虐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

气候变暖、自然环境恶化及土壤沙化是蝗灾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异常变化产生了适宜蝗虫扩张群体规模的条件,当虫口密度达到特定阈值,容易产生虫灾。

沙漠蝗虫的迁飞习性:沙漠蝗虫分为冬、春及夏季3个繁殖阶段,春季繁殖区域一般在西北非、伊朗、巴基斯坦、沙特及也门境内,以及索马里半岛及东非,夏季繁殖区域位于苏丹、埃塞俄比亚、东非、西非及印度巴基斯坦交界区域。冬季繁殖区域位于红海、约旦海岸及东非索马里半岛。

春季一般多雨,在3月-6月虫群孵化,5-8月虫群成熟;夏季7-9月孵化,8-10月虫群成熟;冬季一般少雨,10月至次年1月虫群孵化,11-2月成熟。目前来看,虫群已开始新一轮产卵,预计成虫再次出现孵化高峰或在4月,再度回迁至印巴交界区域料在6月份。

沙漠蝗虫一般等地特定方向的风向来决定迁飞,成规模的虫群一般等待暖风从而迁飞,秋季蝗虫群由西非中部向北迁飞,止步于马达加斯加海峡后回迁回到西非中部,而在春季处于沙特的虫群也会由于南向环流影响回迁至东非索马里半岛。其迁飞习性受到生理及环境调控。

蝗灾发展过程:据媒体报道,2019年第一批蝗群经过也门及沙特到达降雨密集的伊朗西南部,2-6月孵化繁殖大量蝗群,在伊朗及也门未得到有效控制,6-12月蝗虫由伊朗入侵印巴边境,因2019年季风雨时间延长,蝗群最多繁殖了3个世代,同时也门的蝗群经过红海回到索马里北部及埃塞俄比亚繁殖产生了更多蝗群。10-12月蝗群由埃塞俄比亚及索马里北部向周边扩散;也门及沙特的蝗虫也扩散成为蝗群。

尽管防控蝗虫的行动仍在持续,但效果有限,12月西南亚巴基斯坦西北部仍残存夏季繁殖蝗群,1月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非洲蝗群继续大量繁殖,随着未来几周的聚集料在3-4月形成新的成规模的蝗群。而印巴交界处的蝗群逐步向西进入沙漠地带产卵,经过孵化预计6月左右,将卷土重来回到印度巴基斯坦为害,彼时夏季作物刚好播种出苗,蝗灾的影响料导致该地播种的棉花、糖料种植面积下降,不排除出现产量损失,印度季风到达的时间决定蝗群的扩散传播。



3沙漠蝗虫影响区域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分布及影响推演


沙漠蝗影响的主要区域:

蝗虫影响最主要的区域在红海沿岸埃塞俄比亚、苏丹、索马里、肯尼亚及东岸的也门沙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交界区域。

根据影响主要国家农作物面积及产量,影响比例最大的作物分别为谷子、棉花、糖料、高粱、小麦及水稻。

其中东非目前蝗虫处于肆虐泛滥期,4-6月东非雨季来临,作物处于生长及播种期,该时期蝗虫若未消退,其泛滥容易引起作物种植面积下降及潜在产量减少,1季度总体来看东非作物基本处于收获期影响有限。

南亚方面,1季度是南亚小麦、秋水稻、谷子、高粱的重要生长期及播种育秧期,当前蝗灾料对南亚谷物类造成影响,产量或出现一定损失。预计蝗灾在2季度中后期6月左右再度卷土重来回到印度巴基斯坦,彼时多数作物均处于播种期及关键生长期,对于作物的危害料加大,考虑到蝗虫迁飞受季风及降雨影响较大,若季风雨前期维持中等降雨湿润天气蝗虫灾害料加大,若大风及持续强降雨,蝗群料提前迁离该地区,但由于蝗群规模得到大幅度扩张不排除向周边尼泊尔缅甸甚至东南亚高原地带及我国云南、西藏等地渗透,取决于今年夏季我国气温等因素。

蝗灾影响区域农作物产量最大的位于印度及巴基斯坦交界区域,我们分为秋季作物及夏季作物两方面分别阐述其影响量级。与巴基斯坦接壤的主要为拉贾斯坦、古吉拉特、旁遮普及哈亚那邦,巴基斯坦方面与印度接壤的主要为旁遮普及信德邦,旁遮普及信德为巴基斯坦核心农业带,出产巴基斯坦80-90%以上农作物,其中当前受到影响的主要为小麦及油菜籽。印度与巴基斯坦接壤的4大邦分别出产印度菜籽的60%,小麦的44%,3-5%的高粱,印度秋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及东北部靠近孟加拉的地区,对秋水稻影响有限。

夏季作物方面,印巴交界地区印度棉花占其本国总产量的43%,巴基斯坦方面棉花产区基本在交界区域内,按照往年产量水平,预计棉花潜在受灾产量级在400-450万吨水平。糖料方面,印度主要糖产区马哈拉施特拉邦及北方邦均毗邻拉贾斯坦邦,若蝗灾向东扩散,不排除会对印度甘蔗苗期造成困扰,需保持关注,沙漠蝗首选食物仍然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只有到没有食物的阶段才转向棉花等作物,6月是印度夏播作物主要播种期,若蝗虫在季风雨前迁飞至别处,预计对于作物的影响限于种植面积的减少及晚播,若蝗虫在季风来临后依旧在该区域扩散肆虐,作物尤其是糖料以及该区域占比较大的棉花料受到影响,干旱天气也易滋生其他害虫,容易造成较大产量损失。

我们评估预计当前蝗灾对于秋作谷物的影响最大,且已有实质发生,对于春作作物影响目前评价仍然为时尚早,印度季风到达时间决定蝗群传播方向及危害程度,此外,需要关注异常天气的发生,近年来黑海及欧洲南部夏季高温天气频发,如遇到印度洋强力台风影响,不排除蝗群随暖湿气流向北迁飞,但我们预计这样的概率极小,自18世纪以来发生过10次大型的沙漠蝗虫灾害,其对主要大田作物的产量影响总体有限。原因在于:其一,蝗群主要活动范围在沙漠及草原农牧地带,缺少植被亦不适合农作物大面积种植;其二,蝗群传播方向受到自然条件季风、气温等环境因素及其自身生理异变影响,其迁飞的生物路径近百年来基本保持一致,仅少量蝗群出现与主流路径不一致,到达我国藏南、川地;三,当前各国政府对于防控重视程度明显增加,印度巴基斯坦因防控蝗灾达成停战协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虫群的肆虐,但难以影响虫群的繁殖孵化。6月份虫群再度来袭,印度巴基斯坦的主要农作物仍然面临挑战。



4 历史上蝗灾的影响及最终情况   


历史上的蝗灾:根据全球粮农组织(FAO)长期对沙漠蝗虫的跟踪研究,自186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爆发过9次大型的沙漠蝗灾害,其持续时间由几个月到多年。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与蝗灾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蝗灾最终的结束往往也与天气相关,大规模迁徙至不适宜生存的地带,季节性降雨推迟均导致蝗虫种群灭亡,此外通过人为的虫害控制也起到杀灭蝗虫的作用。

最近一次出现较严重的蝗灾危害主要在2004-2007年期间,当时影响了30多各国家,由于蝗虫迁徙自身存在季节性,多避开作物生长的主要时期,沙漠蝗对于农作物造成产量损失并不显著,且难以分辨其是单一由蝗灾造成的影响或是因干旱因素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植物具有较强的再生及适应能力,在生长期遭遇蝗灾其叶片可随后期光合再生,除非蝗虫专门啃食植物生长点使得生长停滞。

近一个月蝗灾影响主要在谷物及油菜籽,未来3-6个月蝗灾料对甘蔗及棉花产生一定影响,需对外媒新闻报道保持密切关注,未来1-3个月需关注印度巴基斯坦两国谷物及菜籽受损情况的相关报道,未来3-6个月需要关注虫群是否到达印巴边界农业地带,虫群是否出现规模性扩散,此类事件的炒作往往具有短期性,若事实趋弱则炒作短期中止,后期出现实质性影响市场才会重新去交易此类因素。


微信扫描下图添加好友:期货家( touhang1588),AA类公司只加1毛钱,A类零佣金,期货公司官网直接开户,行业最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