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低团购价:AA类期货公司全部品种只加1分,ctp主席交易系统;A类期货公司享零佣金政策,机会不多,马上预约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正相关关系
股指期货的交易标的就是沪深300指数,所以股指期货和大盘指数是呈正相关关系。股指期货实际上也是一种期货,其标的是大盘指数。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股票市场提供了一种对冲机制,其最大的作用,是使套期保值具有双边性。简单来说,它的亮点功能,就是为做空获利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和期货几乎没有差别。在开盘时间上,比股市早开盘15分钟,收盘比股市晚15分钟。
一般来说,大盘涨,股指期货也会涨,大盘跌,股指期货也会跌。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认为,股指期货涨,大盘也会涨,股指期货跌,大盘也要跌。如果我们立足于大盘,那么研究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动向,推测主力资金对于大盘后市的态度,有助于我们研判大盘短期走势。
由于股指期货实行T+0的交易制度,即即时买卖制度,所以,这里也成为大资金的短线博弈主阵地。在主力合约被疯狂拉升或者遭到粗暴打压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几十手、几百手的连续大单,这绝对不是一般散户的力量可以达到的。由此可见,主力合约,有时会被某些大资金所操控,成为他们别有用心的工具。
在大盘下跌之前,主力资金有时会有意拉动股指期货主力合约,给市场造成一种上涨的假象,调动资金去推升大盘,而自己却在暗中出货,等到目的达到之后,反手做空,刚才做多赚一笔,现在做空再赚一笔,可谓一石二鸟。而且这种伎俩经常会出现,屡试不爽。
在上涨之初,主力资金也会故意打压主力合约,让市场处于一种悲观氛围之中,自己好暗中吃便宜货。
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法,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却不易识破。实际上,识破这些阴谋的办法不局限于通过资金监控,通过一些盘口动向,我们也可以看出倪端。例如,观察一些样板股,大单接盘,表示主力资金暗中吃货,大单暗卖,说明主力吐货。这需要我们细心的去发现,认真的去分析。
现货与期货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现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期货源于现货并对现货有一定的反作用——熊市中主要体现为减压、缓冲,而归根结底是现货价格决定期货价格。
期货与现货行情走势究竟存在何种关系?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物价上涨,往往被疑为商品期货多头爆炒;股市下跌,也常常归咎于股指期货空头行情。本文试从以下方面探讨股指期货与股市大盘走势间的辩证关系。
时间先后
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拟合度达99.66%。大量数据表明,日内盘中涨跌,期指常常比沪深300指数或上证综指提前一两分钟。但据此判定期指带动股市未免形而上学。市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股民出手前并不先看股指期货的脸色,而几乎所有股指期货投资者都随时紧盯着沪深300指数及整个A股大盘的一举一动。即使参考期指走势的股民,也不可能在期指拐点后一两分钟内完成相应操作并显示于盘面。
归根到底,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影响着期指与股市大盘,但并非机械地表现为先影响甲,甲再影响乙。由于T+0、双向交易、杠杆机制、行情显示刷新间隔短等特点,期市反应速度往往优于股市,导致了期指带动股市的错觉。但此错觉通常出于股市暴跌后找替罪羊心理,股市上涨则不会归于股指期货当领头羊的作用。这在商品市场恰恰相反——物价下跌也不会归于商品期货的功效。
力度大小
先比奥运魔咒。中国股市1990年年底诞生,历经五届夏季奥运会,四次惨遭魔咒。股指期货上市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证综指从7月28日2924.45的高点一路跌至8月18日的2318.93点。而期指上市后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上证综指从7月3日高点2244.83跌至7月31日的2100.25点。7月30日与31日,期指主力合约、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跌幅分别为0.35%、0.57%、0.89%和0.04%、0.12%、0.30%。期指跌幅和力度远小于股市,难以验证期指推动股市。
再比历史点位。股指期货上市前,上证综指自2007年10月16日6124.04历史高位,一路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其间1年零12天跌去4459.11点,月均371.6点。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沪深300指数开盘3388.29点,截至2012年8月2日的新低2325.61点,近两年半跌幅1062.68点即31.36%。同期上证综指从3159.67跌至7月31日洞穿钻石底创新低2100.25点,跌幅1059.42点即33.53%,月均下跌仅为38.64点和38.52点,月跌幅约为期指上市前那波下跌的1/10。
两组巨大反差是否是经济大背景造成的呢?期指上市前2007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1.2%,2008年前三季同比增长10.6%、10.1%和9.0%,而期指上市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逐级下落为10.3%、9.2%和7.8%,2012年7月更是创下7.6%的三年来新低。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月均资本流出203亿美元,远超2008年四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月均141亿美元的流出量,证明近期资本外流已超过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正是在经济大背景更加严峻的条件下,股指期货有效减压股市下跌的幅度和力度,助力中国股市走出了绝不逊色于股指期货上市前的艰难行情。
最后横向比较。据2010年年初全球30个股票市场次贷危机以来股指最大跌幅统计,包括巴西、墨西哥等22个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平均跌幅46.91%;8个没推出股指期货的国家,平均跌幅63.15%;而中国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72.81%和73.8%。
量价关系
股市量价关系主要体现于价格、成交量和资金净流入(流出)量,后者在期市演变为持仓量。两者均体现投资者对后市的研判,区别在于:资金净流入和净流出代表全体股民对大盘约2400只股票后市总体看好或看空;而持仓量则分为多头持仓和空头持仓,由于散户一般日内平仓,故持仓量主要代表市场主力特别是多空持仓前10名、20名席位,对沪深300成份股后市的研判。
今年6、7月间,股指期货经历了一轮空方主导行情,持仓量连创历史新高。其间明显存在下跌增仓再下行、上涨减仓涨不动特征。由此可见,成交量是行情发展的基本动力,成交量增加推动市场趋于活跃,成交量减少使价格变化趋于平缓。持仓量代表行情发展的后劲。增仓带动一波行情开始,减仓导致一波行情结束。不过持仓量作为一种公开信息,单纯利用其来研判走势进而下单获利不可持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指标。
套保对冲
空头加仓,往往被一些投资者理解为股指期货打压股市。殊不知为了引导基金、券商、银行等机构的长线资金流入股市,中国证监会针对性出台的各类操作指引严格规定机构只能通过空头套保来对冲其持股风险,并且套保头寸必须与其股票持仓量对等。这就使得机构面临股市下跌时只能二选一:要么增开空仓,同时买入并保持相应的股票头寸(沪深300成份股或ETF);要么减持空仓,同时抛出相应的股票额度。
机构投资者多持中长期投资理念,其成交量占比仅5%,持仓量占比却高达35%,其中套保应在30%以上。目前期指法人账户约1900个,按2012年7月底9万手的持仓量计算,机构持仓套保应不低于2.7万手,当前一手合约对应约72万元名义金额,即套保总额约200亿元规模。虽然沪深两市流通市值16万亿元,但目前行情低迷,2012年7月沪深300日均成交额仅408.7亿元,200亿元约占一半。此刻如不让机构增开空仓,其为规避股市下跌就只能兑现200亿元股票抛售量,这对A股大盘的打压可想而知。
波动幅度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期货围绕现货波动的偏离幅度越来越小。2010年10月至11月因行情大起大落,期现价差波动最高超过124点,最低跌至-57点以下。而2012年4月以来期现价差已收敛至0轴上下5个点左右。相当一段时期平均价差已收敛在9点左右,令期现套利很难介入。
跌幅缩小、价差收敛,缓和了A股市场股价波动率。经计算各阶段统计量发现:2007年到股指期货上市前波动率0.0245,上市后波动率降至0.0144。但峰度从上市前4.10上升到4.34,尖峰厚尾现象略有增加。沪深300指数波动率长期以0.200为振荡中枢,峰值一度高达0.035;期指上市后因引入双向机制,其60天波动率减弱,在0.015附近形成新的振荡中枢。采用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萧政教授等2011年最新成果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测算,证实股指期货上市降低股市波动率近20%。
升贴水和套利
市场前景取决于投资者信心。股市信心体现于股民持股,期市信心体现于合约升水。期指上市以来,虽期现两市总体下跌,但期指总体保持升水,即期货价格高于现货,远月合约高于近月。与之相反的贴水则屈指可数,稍纵即逝。
总体升水意味着保持正向套利趋势,即不管熊市牛市,买入低价股票同时卖出高价期货头寸,无风险赚取其中价差。正向套利对股市形成购买力,支撑股市上行;同时修复期现价差,间接平滑股市波动。
到期日回归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未来;买股指期货,就是买沪深300成份股的未来。股票的未来没有日期限定,股指期货却有着明确的期限,即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投资者预测沪深300只成份股未来价格偏低还是偏高,到期日自然见分晓。故从合约到期日前3至5个交易日起,期指走势必然向沪深300现货价格逐步回归。
2012年8月17日,35亿天量资金进入股指期货第28个交割日。主力合约IF1208持仓16910手创交割前夜之最,期现指数升水9.53点。当日IF1208大跌26.6点即1.14%,新晋主力IF1209及IF1212、IF1303跌幅均在0.4%上下。反观上证综指却上涨2.69点即0.13%,可见股指期货到期日走势并非必然影响股市大盘。
交易模式
除套保外,期指上市也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套利,投资者经历了上市初期遍地机会,而后逐步减少,现今偶发机遇的演进过程。套利主要基于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基于ETF组合也有较好的尝试。
国内基金规避系统性风险、获取绝对收益的传统手法多为集中持股、大幅频繁调仓、抛售止损等,而期指时代则更多通过期现对冲、组合beta值调整及程序化、数量化对冲手段。期指推出后场内基金成交量显著增长,180ETF等也出现份额增长,初期主要源于套利,长远则更着眼于资产配置和对冲。此外基于期现互通还可以创新资产配置、多空头、市场中性、保本策略、alpha与可转移alpha策略、各类套利等多种交易模式,它们之间纵横交互,正推动中国股市逐渐远离单一追涨杀跌的初级阶段。
资金流向
沪深300成份股系根据流动性和市值规模从沪深两市选取,主要为银行、房地产、证券、能源、医药等大型特大型蓝筹企业。而游资经常炒作的题材股、ST股等根本无缘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动资金理性流向蓝筹企业,调结构意义重大。
产业资本利用期指开展套保,同样有利于股市维稳。据近期对重要股东的二级市场交易统计,2012年1至7月A股遭遇重要股东净减持310.79亿元,主要发生于中小板和创业板。虽然沪深300样本市值在近2400只A股中约占63%,但其成份股被减持仅58.14亿元,占比仅18.7%,其中1月、6月沪深300成份股不减反增持11.97亿和4.99亿。原因之一就是其大小非通过股指期货相应对冲锁定,而减持蓝筹股对市场的杀伤力远大于中小板。
典型案例
操纵期现两市价格变动的典型案例,首推1997年—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这场金融风暴中,国际炒家的典型手法是抛空港币和港股,造成汇市和股市暴跌,打压期指攫取暴利。而香港政府金融保卫战最终顶住了国际炒家的疯狂进攻。历史充分证明这种用现货打压期货的伎俩不难识破,只要监管当局处置得当,操纵期现两市的阴谋根本无法得逞。
大量事实证明:现货与期货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现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期货源于现货并对现货有一定反作用——熊市中主要体现为减压、缓冲,而归根结底是现货价格决定期货价格正成为投资者的共识。
七段话告诉你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简化版本)
2010年4月,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证券市场第一次出现了股指期货合约交易。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必将载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史册。股指期货交易,为我国现代风险管理提供了崭新的金融工具,缩小了我国证券市场和欧美发达市场的差距。
一、证券市场因股指期货而进入衍生品时代。证券市场核心功能是风险管理,股票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衍生品也是一大类风险管理工具(且是风险管理的最高形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衍生品的金融市场非常脆弱,非常不稳定,制约了经济发展。这种市场几乎没有国际竞争力。
二、股指期货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股票市场质量,市场功能得以发挥。
首先,股指期货丰富了证券市场盈利模式。长期以来,证券市场业务模式单一、产品种类同质化。近年来,证券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业务模式,金融产品逐渐丰富。没有股指期货,证券市场始终在一个较低层级徘徊。近年来,证券行业日新月异,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功不可没。
其次,股指期货提高了沪深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流动性决定市场成败,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在流动性管理基础之上。股指期货引入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带来了新的增量资金,这些投资者频繁交易,充当了期、现两个市场的桥梁纽带。促进了股票的流动性。伴随着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单一股票的做市商将会产生,可以逐步从交易层面进一步提高沪深两市的市场质量。
最后,股指期货改善了股票的定价效率。证券市场存在的种种约束,如涨跌停制度、频繁停牌等等,严重影响了定价效率。期货市场有助于克服这些缺陷。
三、股指期货市场是健康的。股指期货发挥了期货应有的功能:风险控制、套期保值、价格发现。健康的期货市场需要三类投资者:投机、对冲、套利。总体看来,目前市场三类交易保持了一个合理比例,市场是健康的。这种关系不应该是人为设定的,而是自然发展的结果。
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构建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
(一)对冲。既然风险管理是期货基本职能,终端用户就应该是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市场参与者,即中长线投资者,如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社保等。对冲交易是衍生品市场的基石,缺少这一类交易的市场,犹如沙地建高楼,容易坍塌。
(二)投机。一个单纯由对冲交易组成的市场是一个没有流动性的市场。试想:如果大家都是巴菲特式的投资者,股票市场将会变成什么样?这样的股市注定是要消失的,原因非常简单:长期持有,流动性来自何方?价格如何发现?
(三)套利。然而,仅有上述两类交易,仍然不够。假如某一时刻,由于供求暂时失衡,衍生品价格严重脱离了基础资产,投机交易或对冲交易占了上风,市场应该出现第三股力量:套利,他们是市场的平衡器。他们会在衍生品/现货之间博取差价,从而迫使二者逼近合理均衡的关系,充当事实上的价格警察。三类投资者:投机者+套利者+对冲者,保持相对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一类市场可以称为具备稳定的三角结构。相比股票市场,股指期货价格变化速度远远超过股票现货。表面上造成价格动荡,本质上说明期货市场效率高于现货市场,说明期货市场对信息敏感度更高。这是一个成熟市场的重要标志。
四、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自身规律决定的。期货市场是股票市场的旁观者。旁观者清,股指期货价格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真实价格。股指期货、股票现货是同一市场的不同表现形态,二者是统一的。股指期货常常领先现货价格变化。行情上涨时,期货价格提前快速上涨;行情下跌时,期货价格提前快速下跌。然而,先后关系不代表因果关系。事实上,ETF价格变化,常常领先于股票价格变化,由此推断ETF是股票价格变化的根源,显然是错误的。决定股票价格的内在动因是上市公司本身以及经济发展周期。
期货交易投资者数量大、类别多元化,期货市场流动性强,信息传播效率高,因此,期货通常更加准确地预测了未来的股价走势。期货价格早于现货变化,说明期货参与者先知先觉。其实很多期货参与者都是证券市场顶尖人物。设想没有股指期货,股市暴跌,他们如何应对?卖自己的股票,卖借来的股票,股指依然下跌,最终结果是相同的。
股指期货不是价格变化的根源。恰恰相反,期货准确预测到了现货价格变化趋势。
五、股指期货提高了股票市场稳定性。理想的证券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相当,才能实现价格均衡。我国股市前20年,几乎没有有效的做空机制。加上流通股票数量不足,股价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或者暴涨暴跌,或者交易清淡。在股价上涨、下跌时时,几乎没有平抑价格的反向力量,严重影响了定价效率。
假如可以方便地借券卖出(卖空),假如存在形形色色的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期权),那么,做空的力量就会部分地抑制上升动能,从而减缓价格上涨速度。不仅如此,卖空的投资者在价格下跌时将会回补空头头寸,部分增加多方力量。同样,假如可以顺畅地融资买入股票(融资买入),那么,在市场低迷时,这种力量就会部分地阻止下跌趋势,从而缓解价格下行压力。股指期货合约多空的一一对应关系,形成了一种负反馈机制,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六、股指期货市场给股票现货市场引入了增量资金。从事套保交易的投资者,在开设股指期货空单的同时,买入现货股票。假如没有股指期货,那么这一类投资人或者卖出股票,或者一开始根本不会参与股票现货市场。套利交易者通常也是买入现货,做空期货,二者基本匹配。期货多头力量超过空头,导致股指期货溢价,空方本质上为多头提供了贷款,从而将多方力量传导进入股票现货市场。总之,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带来新的资金。
七、此轮下跌属于正常调整,股票现货市场是关键。大约6个月时间,上证综指从2000点上涨到5000多点。如果没有调整,那么,指数可能接近万点,那才是噩梦。目前的调整是自然的,下跌是因为上涨过快、过多,估值水平偏高!暴跌原因只能从股票自身原因去寻找。期货是现货的影子,身正不拍影斜,一个健康有效的股票现货市场是股指期货发展的基石。因此,解决证券市场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不断优化股票现货市场的监管模式,推动蓝筹股市场建设,让更多自由资本进入超大国企,增加股票供应量。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交易所应加快衍生品市场发展步伐,尽快开发更多期货产品、股票期权、ETF期权、指数期权等交易品种,缓解资金供应、投资工具的失衡状态。
微信扫描下图添加好友:顺势而为( Lx175201),AA类公司只加1分钱,A类零佣金,期货公司官网直接开户,行业最低!推荐!